国际友人与中华儿女同心、回族与汉族同心、红军与穆斯林群众同心
宁夏新闻网 WWW.NXNEWS.NET 2008-10-24 9:11:53
毛泽东与陕北老农在一起
毛泽东在保安城与斯诺谈话
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重点文化献礼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同心》,将于10月26日、27日、28日分别在北京、银川、同心三地举行首映式。
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片名,宁夏党委、政府,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电影 《同心》,讲述了1936年彭德怀率领1.7万名将士西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心,并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回族自治政府的历史。影片贯穿两条主线:一条以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的成长经历和自治政府的成立为主线,另一条以美国记者斯诺眼中的红军为主线,展现国际友人与中华儿女同心、回族与汉族同心、红军与穆斯林群众同心的感人故事。是一部教育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心同德,鼓舞全区各族人民增强凝聚力的好影片。
《同心》4月29日在同心县清真大寺开机,八一电影制片厂实力派导演和小江担任编剧和导演,《集结号》美术师张春和担任美术设计。著名演员巫刚、傅艺伟分别扮演男女主人公——马和福与白寡妇,美国演员布莱恩扮演斯诺,黄海冰扮演毛泽东,姚居德扮演彭德怀。
影片近日完成后期制作,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审查。自治区将于10月26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电影《同心》新闻发布会暨首映式。27日和28日,《同心》将分别在银川市和同心县首映。
相关链接
主题:谁与谁同心?
国际友人与中华儿女同心;回族与汉族同心;红军与穆斯林群众同心。
故事梗概:寻找奇迹之路
1936年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有两个男人上路了。
在宁夏同心县,有一个叫马和福的回族贫苦农民,跪在清真寺,诉说着苦难,又似乎得到某种启示,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奇迹”的,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寻找这个“奇迹”。于是马和福扔下了妻儿老小,带着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走出了自己的家门,踏上了崎岖的山路。
而此时,在北平有一个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他的同情心和鲜明的是非感以及理想主义精神,让他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充满了绝望。而同时,他捕捉到的残缺不全但充满吸引力的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的消息,使他激动不已,决定去冒险探个究竟。于是他告别了心爱的娇妻,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他要亲眼目睹蒋介石悬赏20万大洋捉拿的毛泽东,见证被说成是“红胡子绿眉毛”的“红匪”究竟是什么样的队伍。
故事正是以这两个人物为两条平行线展开。通过对个人命运、家庭命运、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有机结合,集中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过程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聚同心城,并帮助回族群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重大事件。影片描述了回族大阿訇利用自己的“静房”营救红军特派员的动人情节。讲述了马和福等回族代表带着宁夏特产直奔保安,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见,并穿上红军服装,马和福又给毛主席披上二毛皮大衣等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此同时,斯诺冲破重重阻力来到红色苏维埃首都保安,兴奋之极,在一个偏僻的窑洞里,连夜采访了神话般的人物毛泽东。他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赴西征前线宁夏去采访。斯诺在彭德怀、马和福等人的引领下,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中国穆斯林同心同德的鱼水关系,他以一个记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第一次向全世界正面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民族自治政策。
奇特外景地
1936年6月至1937年4月的宁夏,在反动军阀马鸿逵的高压统治下,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当年的半个城、豫旺城、下马关城、韦州城现如今早已被高楼瓦房包围,领空也被纵横交错的电网覆盖,黄土高原上的柏油马路,恰似一条条黑色飘带,缠绕着摄像机的镜头,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电线杆,列队站在荒原上,目不斜视地盯着摄像师。还原历史谈何容易!
但这并没有动摇电影剧组主创人员的信心,他们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驱车数万公里终于找到了目标。同心县田老村的一个山旮旯里,住着几户正在准备搬迁的田氏家族,这里的山形地貌酷似延安山区,剧组用最小的代价经过改头换面,使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当年的保安城。
麻疙瘩村、八方村的群众10多年前就搬迁到扬黄灌区,两个废弃的村落,经过美术师的妙笔点缀,一座由马家军驻守的下马关城和古战场诞生了。
中卫市兴仁镇的高庄五村依托两个古堡子,置景师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把它扮成了当年商贸活跃的下马关街道。
拍摄外境地的绝大部分镜头都选择了丘陵起伏、风多沙大的自然环境。这种地貌环境,宁夏观众会感到十分亲切。对全国其他观众来讲,既能感受到兵荒马乱革命动荡年代的氛围,又能够欣赏到西部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
(稿源:宁夏日报 编辑:杨丽)
(转自宁夏新闻网http://www.nxnews.net/923/2008-10-26/44@335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