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主持人:你感谢最多的,最希望感谢的是谁呢?
黄海冰:香港的整个制作班底。是他们最用心的把我……
主持人:他们成就了你?
黄海冰:他们成就了我!因为如果不是李兆华导演说了那么一句话,可能他们也就放弃我了,投资方也就放弃我了。你条件再好你弄不出来怎么办?但是李兆华给他们撂了那么一句狠话,就是“你要不把黄海冰弄出来这个戏我就不拍了”。就是他不拍了,你可以请其他导演拍,他不拍了。李兆华撂了这么一句狠话之后,投资方还特别买李导演的帐,想尽办法。当时把我从戏剧学院借出来的,像当时合拍部的副主任马哲,我叫他马哥,这些港方的人,包括中方的这些工作人员,确实对于我能够如愿以偿地出演《书剑恩仇录》陈家洛这个角色,付出了很大很大的努力。因为能够把一个新人,一个完全没有拍过戏的一个学生,那么费劲地把他从中央戏剧学院借出来,真的非常难,其实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整个港方的制作班底,包括中方制片的整个部门,他们都费了太大的力。那是我记忆最深的事情。到现在都还记得,我们那个戏是1994年8月16号开的机。从我们放暑假到我8月中进组那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面,我天天就在学校里等着。
主持人:等电话。
黄海冰:对,等消息。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拉倒了,还是能成行。都不知道。
主持人:当时你也没有争取,去打个电话问一下?
黄海冰:不懂。我就问老师,老师说不行,不行就算了。然后投资方又说没关系,我们再努力。就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个月。我真的是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个多月,最后通知我说:你可以去拍戏了。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感谢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海冰也更加努力地给观众朋友们献出了第二部戏《武林外史》。
黄海冰:嗯,那个算是黄海冰这个演员真正被广大的观众认识的一部戏。而且我靠那部戏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十佳演员的称号。那部戏是古龙的一部小说,一部原著。那部戏呢,曾经我的制作人给我说过一个很好玩的事,广电总局在01还是02年出台了一个文件,一部电视剧不能够超过三家卫视台同时播出。因为在那这前是没有这个(规定)的,就是说同一部电视剧在十几个台同时在播。
主持人:当时没有这个规定?
黄海冰:当时没有这个规定。当时《武林外史》恰好就是这个局面。我的制作人跟我讲,12个卫视台在同一时间段内播不同的集数,都是《武林外史》,比如青海卫视在播第13集,可能上海卫视在播25集,可能山东卫视在播第二集,但是十几个台在播同一部电视剧,那个就是《武林外史》。而当时恰好人大在开会,人大代表提了个意见,说“为什么一部电视剧占了很多台?”所谓的就是占用资源嘛。一部电视剧占剧了十几个台,翻过来覆过去永远都是在《武林外史》,永远都是沈浪啊白飞飞啊朱七七啊在那儿晃来晃去。就那样,从那部戏之后(制定了这个规定)。但是就可见《武林外史》当时播的火的程度,特别的火。那部戏也就是成就了我,就是让大江南北的观众都认识了有这么一个男演员叫黄海冰,他演的沈浪。那部戏播完之后的翻过年头来,我又拍了粱羽生的作品《萍踪侠影》,至此03年我就完成了……我当时说我生命中的大满贯,是什么呢,金庸、古龙、粱羽生,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古龙的《武林外史》,梁羽生笔下的张丹枫,我完成了三大家的三个男主角。这是我一直以来比较骄傲的一个事情。
主持人:当时感觉是不是特幸运的?
黄海冰:当时作为中国的年轻男演员里面可能我是最幸运的一个。当时是挺幸运的。三个男主角。而且到现在为止有很多媒体都讲,到现在为止黄海冰还是中国大陆唯一染指武侠三大家作品的唯一一个男演员。
主持人:这三个角色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黄海冰:完全不同。陈家洛、沈浪和张丹枫这三个人都完全不同。如果讲有点相同的话,陈家洛和张丹枫有有一点点相同,都是少年老成。但是沈浪是完全不同的,沈浪是一个特别阳光的人,他走到哪里都是笑着的。张丹枫比陈家洛还好一点,陈家洛是最痛苦的一个人,天天愁眉不展。因为什么?从小就当了总舵主,国仇家恨都在他自己身上压着,但是呢当时的我还正好是合适陈家洛这个角色。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演,天天就诚惶诚恐,紧张啊,天天就绷着一张脸,正好就适合陈家洛,因为他心情是很压抑的。因为陈家洛在《书剑恩仇录》书里面,他的哥哥是乾隆,他哥哥要把他们弄死,红花会是造反派呀。那时候陈家洛虽然少年老成,但是背负着特别大的国仇家恨。
主持人:但是在电视剧里面所塑造的形象和小说里并不一样,你当时是怎么处理得呢?
黄海冰:你说的是《书剑恩仇录》吗?
主持人:对。
黄海冰:《书剑恩仇录》谈不上处理。当时导演怎么说我就怎么演,那时候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你作为一个19岁的男孩子,让你去演一个男主角,让你说你对这个角色有多么多么……我不信一个19岁的男孩子能说出一大堆……那个我对这个角色……,可能现在的男孩子可以,反正那时候我挺傻的,你让我去谈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样的想法,谈不出来什么想法。就是“我这么演行不行,导演?我这么演行吗?”导演说:嗯,可以,你要这样这样,这时候的陈家洛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一听,哦,听完导演的,再把我自己的理解再加给导演,导演说:嗯,对,就是这样。这样OK。不像现在我看完剧本以后,可能会去谈我对这个角色我想怎么去塑造,我有什么样的想法。那个时候哪儿有想法,哪敢有想法,也没有这么聪明。
主持人:其实从一个大男孩转变成大男人的过程中,也透视着角色的转变。那么您从偶像派到实力派都经历了哪些经历呢?有什么历练?
黄海冰: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主持人说的,我现在是实力派。谢谢!我希望,但是我诚惶诚恐地接受实力派这个……第一次有人说黄海冰可以慢慢走入实力派这个行当里头!因为偶像派这个东西……年轻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可能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可能都希望别人说这是个大帅哥,帅啊,黄海冰是一个大帅哥呀。走到我现在三十出头了,对“帅”或者 “偶像”这些词语,我觉得已经该过去的了。
主持人:翻到另一页了。
黄海冰:应该翻到另一页了。因为作为一个演员也好,或者作为一个男人也好,二十多岁的人和三十多岁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的生活经历,因为你的历练之路都已经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如果我还继续演艺这个行业的话,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实力派的演员,把角色真正地淋漓尽致地演出来,把人物的内心表达出来,让观众和我一起为这个角色感动。
黄海冰: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我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代号021》,那是一部很感动我的电视剧。你看我做了十几年的男主角,也做了不知道多少部的新闻发布会,那作为男主角肯定是要发言嘛,唯一的那部戏《代号021》,是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着说着就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主持人:当时自己的真情流露。
黄海冰:对。因为那个角色吧,童威那个角色,《021》的男主角叫童威,可能是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有的,就是英雄(情节),那种英雄是离我们特别近的英雄。它是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中央台制作的一部电视剧,是写上海地下党。这个男孩子,童威这个人,到最后为了掩护上海地下党的胜利,他自己一个人阻击日本军队。让我最不能看的……因为看到那儿我真的就要流泪,不是因为我演,而是我就觉得那个年代的人那么伟大。在一场激战之后,画面就是一股狼烟,就是大黑烟,打完了以后,长长的两队日本军队,押着一个浑身都是血的中国军人,戴着手铐戴着脚镣往前走。这时起的什么音乐?起的《国际歌》,(哼国际歌的音乐)看完以后你就会觉得,啊呀,那个年代的人……(竖起大拇指)。倒真的不是因为我演那个角色,是那个氛围会让你觉得……让你不得不感动。我们不敢和那个年代的人去比,但是总觉得那好伟大。而且我有很多很多的冰迷特别喜欢那个角色。而且我有一个MV,月凉,我们的一个冰迷做的MV,她是用的《同一首歌》的音乐做的MV的背景音乐。《同一首歌》的副歌过去之后,最高潮的过去之后转入平稳的最后一段的时候,全部都是童威的笑脸,一张一张都是戏里面他扭头啊、说话啊。完了以后就问她,说你为什么……因为在副歌最高潮的时候呢,就是童威在打机枪,在跟日本军队打,副歌一完,就一张一张的笑脸。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也很壮烈啊,最后被日本人押走那个。你知道她说句什么?我看不得童威走!希望能够从心里头留住他。虽然说结果是这样的,但是她说我不想看到童威走。其实就是有一种英雄的情结。我有这种英雄情结,还有很多很多冰迷也有那种非常非常强烈的英雄情结。因为古装戏的英雄是咱们摸不到的东西。你说几千年,你说汉朝也好,唐朝也好,这个东西是我们无法去体会的东西。而作为我们,能够感触到的,抗日战争,我们还能够摸到那些遗迹也好,那些……毕竟我们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这些孩子们能够感触到的东西,是让我觉得特别的感动。大概在三十多岁甚至再往上的这一代人,基本上对于这种历史剧,对于这种年代戏,包括对于这种抗日题材的戏都会非常的感兴趣。那部戏的知名度可能没有《武林外史》那么强,但是喜欢这部戏的人特别的多。因为那一代人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像童威是大家出身,是一个很富有的家庭。那个年代确实有很多大家子弟,大家闺秀,投奔革命,最后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家产就不算什么了,最后就是生命,捐躯!
主持人:当时您在处理这个角色的时候,看过很多的抗日战争片。
黄海冰:看过,包括看过很多当时上海地下党的一些资料片。去感受一下。
主持人:去感受这个角色?
黄海冰:对。去感受。而且当时接了这个角色我特别高兴,自己也很高兴。因为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那是我第一部这样的戏。那是我05年拍的,那时我已经入行十一年,从来没有演过这样一个地下党,特别希望演。而且《代号021》的原型剧本就是电影《51号兵站》。
主持人:其实谁都有青涩的时代。海冰谈谈你三十岁之前的一个概况,也是对自己一个小小的总结吧?
黄海冰:三十岁之前的我就是在稀里糊涂的一直在拍戏。就是在拍戏、拍戏、拍戏,就这样拍戏。娱乐生活都很少的,不断地在各个剧组奔波,三十岁之前的我就是这个剧组到那个剧组。但是我觉得在三十岁之前的我经过那么一段时光,确实积攒了很多演出的经验,积攒了大量的演出经验,也逐渐地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一种对于生活的想法,对于爱情的想法,对于整个社会观、生活观,包括金钱观啊,慢慢慢慢地确立起来。因为你对于生活的看法,你对于爱情的看法,你对于家庭的看法,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要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三十岁的多在不断的工作中慢慢养成了自己的个性,养成自己的脾气,也对自己、对生活、对各方面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未完,见下篇)